(资料图)
原标题:研学游不能偏离“教育+”正轨
当前研学活动受热捧,红色研学、科技研学、乡村研学……研学主题更为丰富,研学范围更为广阔。然而,随着研学市场的日益扩大,也出现了一些良莠不齐、价格虚高、货不对板的问题,一些地方已通过建立公开遴选机制着手规范。(5月28日新华网)
近年来随着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,研学游受到热捧,“研学热”持续升温。按照相关规定,学校通常安排小学四到六年级、初中一到二年级、高中一到二年级参加研学旅行。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,研学旅行已经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。业内人士估计,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超千亿元。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研学旅行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、增长见识,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。开展研学游,符合学生成长规律,是给学生补充难以从书本上掌握的知识,有利于弥补学校教育的短板,拓展学校的教育功能,让广大学生到外面的广阔天地去“看世界”。
但目前研学市场存在诸多问题,比如有的收费存在商业化倾向、价格虚高,没有收费明细让家长不能“明白消费”;经营研学业务的机构鱼龙混杂,有一些并不具备相应资质、研学项目质量良莠不齐;另外,“只旅行不研学”,一些学生将研学等同为“春游”“野炊”等问题也较为明显。这些问题的存在,让研学游偏离了正轨,既可能损害学生家庭的权益,也违背了教育部门推进开展研学游的初衷。要促进研学旅游健康有序发展,需要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。
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当前研学旅行市场良莠不齐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相关标准,包括准入标准、资质标准、产品标准、运行标准、内容标准等,需要相关部门结合行业实际制定相关标准和体系,并依据标准进行严格监管。同时,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,教育部门也要加强监管与引导,让学校规范开展研学游,能够真正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,让研学游有质量、有内容。此外,对于市场乱象要加大治理力度,对于借研学游“中饱私囊”、侵犯学生权益的不法行为,要依法依规予以严厉惩治。
要让研学游真正助力学生的成长,就不能偏离“教育+”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正轨。“研学热”是好事,但不能把“好事办成坏事”,要能“热而有度”,要加强对研学游的规范引导。家长、学校、教育部门等各方面,都需要正确认识与正确对待及重视研学游,共同促进研学游走向“研学优”,让研学游回归教育本位。(戴先任)